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摆件 > 正文

陶瓷摆件自动流水,陶瓷摆件自动流水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摆件自动流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瓷摆件自动流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陶瓷摆件为什么会出裂纹?
  2. 出水的瓷器的特点?
  3. 古瓷器摸上去感觉润润的,像出汗一样,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陶瓷摆件为什么会出裂纹

冰裂纹就是开片,又叫百圾碎、碎瓷等等。釉里二氧化硅的含量高于胎,所以膨胀系数小于胎。当瓷器遇到冷热变化时,釉会被胎拉裂。这就是开片的原理。所有瓷器都开片,大部分看不见。而且开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宋代的瓷器现在还在开片,只不过速度很慢。

石灰碱釉的瓷器开片大,灰尘进去后,颜色变深,就很明显了。

陶瓷摆件自动流水,陶瓷摆件自动流水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种开片后来演变成审美取向,比如哥窑。开片的釉不会剥落,不影响使用

出水的瓷器的特点

出水瓷器在水与泥沙中经历了百年以上,在高水压、恒温的特殊环境里,阳光、空气被水与泥沙挡阻;而海捞瓷器虽受海水中各种元素的浸泡,釉面并没受到海水破坏,只有海水中的微生物对釉面有影响。

出水瓷器因为在高压中藏存,釉面都出乎人们想象的光亮、细腻、润滑,有一种神秘的宝光。

陶瓷摆件自动流水,陶瓷摆件自动流水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水瓷也有几种:

A.从江河里捞出的。

B.从湖池塘里捞出的。

陶瓷摆件自动流水,陶瓷摆件自动流水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C.从海里捞出的。

商船运输过程中,船员有意无意把自己用瓷掉进水里,或把已坏的丢进水里,这类水捞瓷多数只有零星的发现,而且完整性和品相都不好。只可作为历史研究的文物,而收藏价值意义不大。此类器物在江河里、湖里、海里都有被后人发现捞出水面。

从江河里捞出来的瓷器

因为江河的水是流动的,同样也带动江河里的砂土,小石砾流动。流动的砂石象是工业用的砂布,江河水不停地把器物翻滚,砂石也不停地把器物打磨,久之瓷器表面光亮的釉面被磨砂了,像磨砂玻璃一样形成了粗糙的哑光面,但年代久远,哑光也显得温润。

从湖、池、塘里捞出的器物

古瓷器摸上去感觉润润的,像出汗一样,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瓷器“出汗”现象主要是传热性能决定的,我们人的正常体温是36.5度左右,瓷器的温度是室内温度,低于人体这个温度,我们触摸瓷器表面时,手和瓷器表面的温差造成了湿漉漉的感觉。玻化程度越高的瓷器表面,湿漉漉的感觉越明显。木头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玻璃与大理石都有这种感觉。但是玻化程度高的瓷器,更加显著。

瓷器釉料的主成分是一种矽酸盐玻璃,但釉料包含多种原料,组成较一般玻璃复杂,经高温熔融形成的釉子,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自动地进行调整,由无序的亚稳定状态逐步向有序化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釉质向晶体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瓷实,宝光四溢。

古瓷器摸上去感觉润润的,像出汗一样,请问为什么会这样?

严格来讲,只有传世之古瓷器才会有这种“摸上去感觉润润的,像出汗一样”的手感,而出水瓷器和出土瓷器则往往没有这种手感,这就说明了是“传世”这种人文环境因素造就了这种手感,是人的生存环境、使用保养与人气熏染导致了这种情形的发生。

有人可能对“人气熏染”有疑问,但正如房屋需要人气烘托一样,如果你留意过家里的老房子你就会深有体会,同样的房子,有人住跟没有人住会迥然有异,越是有人居住的老房子变越是长长久久,而越是没人居住的房子则很快就会衰败下去,直至墙倒屋塌。

人的生物场功能强大,这不是什么玄学与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而已,未知的、不知的不等于它就不存在,您说是吧?

“古瓷出汗”这种奇特的“手感”,早在十几年前我所写过的《浅谈瓷器的手感》一文中就有详细的论述,此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看一下,这种“手感”对古瓷鉴定意义重大,因为它可以修正人们的感官认知,只不过由于难以量化,只能作为鉴定的***手段而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摆件自动流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摆件自动流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