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正文

陶瓷艺术欣赏要点,陶瓷艺术欣赏要点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艺术欣赏要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陶瓷艺术欣赏要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瓷器鉴赏知识?
  2. 哪种古代瓷器在鉴赏时会感觉“无中有水”你知道吗?
  3. 康雍乾墨彩瓷器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清代墨彩瓷器?
  4. 如何鉴赏宋代官窑瓷器?

瓷器鉴赏知识?

你好,瓷器鉴赏知识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 器形:器形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

陶瓷艺术欣赏要点,陶瓷艺术欣赏要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釉面:釉面是指瓷器表面的一层玻璃质物质,它可以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 纹饰:纹饰是指瓷器上的图案花纹,它们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 款识:款识是指瓷器上的文字或印章,它们可以证明该瓷器的来源和制作年代。

陶瓷艺术欣赏要点,陶瓷艺术欣赏要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哪种古代瓷器在鉴赏时会感觉“无中有水”你知道吗?

我刚刚看到有朋友从多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实我问的这种现象是单指一种瓷器,这种瓷器是以它特有的独特工艺而产生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之为“无中生水”。而这个特征恰恰是鉴别这种瓷器的一个方法,目前仿制品还没达到这种水平。当然这里说的这种瓷器不是现在的,恕我继续卖关子等待朋友们的详解。

老的瓷器(百年以上)不止是有着观感上形制和做工方面的圆润感、釉质和釉色方面的温润感、胎体和胎质方面的湿润感,而且手感上也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给人无中有水的感觉。

无论是玻化度高的还是低的,无论是脱玻度多的还是少的,无论是透明釉的还是乳浊釉的,无论是单色釉的还是多色釉的,无论是釉层薄的还是釉层厚的,无论是釉上彩的还是釉下彩的,无论是有文饰的还是无文饰的,无论是抚之若锦的还是摸之如玉的,无论是完整无缺的还是残破不全的,无一例外地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陶瓷艺术欣赏要点,陶瓷艺术欣赏要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的瓷器,无论是蒸煮还是烧烤,无论是打磨还是涂药,无论是土埋还是海泡,任他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百计千方也终究全都无济于事,诸多努力也许能蒙骗人们观感,但绝对欺骗不了人们的手感!新瓷的生涩感、滞涩感、阻涩感是绝对不可以人为地令其跨越岁月的年轮的,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康雍乾墨彩瓷器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清代墨彩瓷器?

我是国学大观园,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墨彩,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收藏中相对较为少见的瓷器品种。墨彩创烧于康熙,主要以釉上***和矾红为主。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直至清末民国墨彩都有大量的烧造。但是颜色以康雍乾三代最为浓郁。康熙时的墨彩色泽浓重,彩釉配制纯净,上涂一层玻璃白,烧就的墨彩漆黑莹亮;有以绿彩为底者,更为莹亮浓郁。

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闪青色,纹饰多以花鸟为主,画风深受同时代画家的影响。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多用国产彩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犹如白纸作画,浓淡相宜,洁净素雅。至清末民国时期,大量的仿制清三代瓷器的墨彩。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效果未能达到当时的水平,加之各种洋彩的出现,墨彩渐渐淡出。总的来说,墨彩在整个瓷器的烧造历史上是一个比较少的品种。最初的墨彩仅用于勾勒轮廓,在明代就有使用。直至雍正时期墨彩才成为一个单独的瓷器品类进行创作。墨彩瓷器由于其颜色的特殊性,多烧制官窑器,以笔筒,尊,套碗为主。大器较少。至清末民国,墨彩开始运用在一些赏瓶,大器型瓷器上。但画法较之雍正时期的精细夺目,已经完全失去了墨彩本身的艳丽。因此我们在收藏一件墨彩瓷器的过程中,以雍正为最佳,康熙乾隆次之,晚清,也只能寻找一些精品了。

墨彩较厚,釉面多以白釉打底,因此一般墨彩瓷器胎质较为厚重,以五彩,珐琅彩居多,兼以粉彩的墨彩瓷器较为少见,但多是精品。粉彩墨彩的画法大多是以花鸟为主,初期的墨彩多以勾勒轮廓为主,后期用于底色较多,或者以绘画树枝和鸟的羽毛为主。黑色的墨彩中,雍正时期多有些发绿色,绿底漆墨,是墨彩的巅峰之作到后期,墨彩由于釉水的浓淡,多发灰,甚至接近了浅绛彩,因此实际上墨彩的时代判断非常简单。黑中带绿,清三代,颜色越浅年份越浅,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鉴定方法。

墨彩在瓷器收藏中绝对属于精品,特别是墨彩与粉彩搭配,胡同儿在收藏过程中很少见到墨彩,特别是立件,偶尔遇到一件都是精品,价格不菲。

如何鉴赏宋代官窑瓷器?

谢谢邀请!

严格意义上的宋代官窑,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排第二,仅在北宋时期烧制,窑址应是在汴京附近,由于黄河多次泛滥而埋在泥沙之下,恐怕是永远不会被发现了。

广义上的宋官,包括南宋官窑,与北宋官窑不同,紫口铁足,说明胎土不同,又分郊坛下及修内司,后者窑址已在杭州郊外发现。

存世宋官瓷多为故官旧藏,除了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外,民间偶有所见。主要特征是单色釉,天青、米黄等,大开片,没有金丝铁线。

传承有序的宋官瓷在拍场上多为七位数以上,但所谓传承有序,无非是经过名家之手,或有名家背书,以别于近年仿品,而非真正是从宋朝一路传承下来,所以说也有水份。

在鉴定方面,历有官哥不分家之说。意思是两类瓷器重叠之处颇多,但有金丝铁线的开片多定为哥窑。近有人以仪器研究不同遗址瓷片,与故宫藏品对比,试图阐明宋官、哥瓷的关系。

应该提到的是,二十世纪初修建京汉铁路时曾发现一批宋官瓷器,由于当时市场上突然出现久不见踪迹的宋官,日本人以为是自己人的仿制品(日本人极喜宋瓷,时有人试仿),故未收购,导致这批官瓷大部分流向欧美。这恐怕是日本人在搶夺中国古董上唯一输给欧美的一次。这批瓷器大多经伦敦的几个古董商,流入私人藏家之手。近年来偶然释出拍卖

需要强调的是,这批官瓷,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西方藏界,也是有小圈子的,蛋糕不容圈外人分享。

所以,鉴和赏还是要掰开来,鉴定宋官瓷有一定难度,但并不影响欣赏宋官瓷的隽永风姿。

共同欣赏这几件传承有序(均有65年以上的记录)的官瓷,第三件有可能是明仿。最后一件是哥窑,典型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与官窑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艺术欣赏要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艺术欣赏要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