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醴陵陶瓷艺术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醴陵陶瓷艺术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0年代。
醴陵被誉为 “湘东门户”,位于湘赣两省交界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醴陵陶瓷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烧制粗陶。东汉时期,醴陵已有较大规模的陶器作坊。
通俗地讲:是指画花在泥胎上,画好了之后再上一层透明釉,那么五彩(多彩)的颜色在釉的下面透出来非常漂亮,这样就叫釉下五彩。
我国生产的醴陵瓷器是十大名窑之一。醴陵窑,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 丽明艳的独有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用“三烧制”法,先素烧,再扣烧,最后本烧,烧成温度高达1380度至1420度。产品釉面光洁细腻,轻薄透明,质地精良,真正达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境界;同时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永不褪色的优点,加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工艺美术价值,成为人们理想的收藏对象。
保护、开发、利用庐陵文化、陶瓷文化、古镇文化为宗旨,以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同时满足考古科研和游客、市民观光、休闲及省级示范镇建设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博物馆、文化广场、吉州窑遗址公园、东昌路改造及环境整治、新圩镇建设、清代古街永和街、窑岭曾家古村保护改造等。
更好的宣传株洲的瓷器,让更多人知道,推广经济发展,在2019年,一带一路的政策方针中,国家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出口贸易也会发现越来越好。我们国家有提升更大,群众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2019湖南醴陵国际瓷博会的,又一次让世界聚焦,此次以“中国陶瓷谷·五彩新醴陵”为主题,融合了釉下五彩、高温颜色釉、磨砂、反应釉、裂纹釉、化妆土等多种陶瓷工艺,本次瓷博会汇聚中外客商企业多达四百多家进行商贸洽谈合作。其中以庆祝建国70周年醴陵籍国大师共同创作的三件巨型瓷板画”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友爱“,“大好河山的壮美瑰丽”、“国花牡丹,盛放华夏”最为人所乐道。是礼赞中华盛世的心血之作,更是创造了多项陶瓷工艺纪录,实现了几代醴陵陶瓷人的梦想。
首先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
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明宣德年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制用于建筑装饰的瓷砖。后来随着制瓷工艺与成型工艺的提高,到了明嘉靖、万历时期,瓷板除了用于瓷砖之外,还在家具和文房用器上开始出现了少量的镶嵌瓷板。据文献记载:“万历十五、十六年间,诏景德镇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长六尺,高一尺可卧……”。
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山水瓷板画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
瓷板画除了画之外,还需要2次入火烧制,很容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品率比较低,因此收藏价值也很高。随着陶瓷技术的变化,瓷板画的工艺发展已经成熟
巨型瓷板画的出现无疑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烧瓷技术,以及绘画艺术更上一层楼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醴陵陶瓷艺术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醴陵陶瓷艺术画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7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