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图案 > 正文

陶瓷卷草边图案,陶瓷卷草边图案图片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卷草边图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陶瓷卷草边图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辽代绿釉瓷器真品底款?
  2. 各位老师,请指教瓷片的款字是什么?谢谢!
  3. 《山海经》里的流赭是什么?

辽代绿釉瓷器真品底款?

绿釉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瓷片、实物来看,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在同类釉中是一件上乘之作。

陶瓷卷草边图案,陶瓷卷草边图案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我想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四、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

陶瓷卷草边图案,陶瓷卷草边图案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各位老师,请指教瓷片的款字是什么?谢谢!

谢谢邀请,

清朝末以后,民用瓷器这种豆腐款很多种,没有啥意思,就是好辨认谁家的,或者私人爱好随便落个款,有的还乱写不认识的字,不要想的太多!没啥价值,不要当成官款瓷!


你好!谢谢邀请。看了你发来的瓷片,应该是一个碗形器的底部。这是一个典型的清代中期民间民窑常见的草书款“道光年制”。清代中晚期民间民窑常见写半边字的款识,也有画花押款动物图形款,窑工记号款等。也会因为窑工文化有限,识字不多写画一些字很难识别。我们在古旧瓷器上发现很多民窑瓷器,有些不成型的款识字型,经过常期研究对比才能识别这些款识。你这个就是道光民窑,半边字草款无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陶瓷卷草边图案,陶瓷卷草边图案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海经》里的流赭是什么?

《山海经》中记载有“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其草多条,其状如韭, 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气其阳多璋浮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赭(zhě),是指红褐色。

“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是说水里有赭,将它们涂在牛马身上,能使牛马不生病。

西汉武帝的诗歌《天马二首·其一》中有:“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

其大意是说,天神太一赐福,使天马飘然下凡。这天马真是与众不同,它奔驰时流出的汗是红色的,象血色,因而被人们称为汗血宝马

《山海经》里记载了大量神奇的树木和花草,具有神奇的功效。

上古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生活环境极度恶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我本身缺乏认识,随时生活在忧患和恐惧之中。

对于他们来说,自然灾异和疾病是永恒的主题。因而他们向往没有灾害、没有病痛的生活。

所以,先民们把自我意识中能防止灾异发生、治愈疾病、保天下太平的事物对象化,并加以神圣化进行崇拜,以确保健康平安。

  这可以看出先民们对于自然界中诸多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的崇拜。


感谢邀请。

《山海经》所言“流赭”,很可能是垩矿。

《山海经》的《西山经二》说:“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nán),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㻬(tú)琈(fú)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

流赭(zhě),晋代郭璞注曰:红土也。

赭矿,是垩(è)矿的一种,可制瓷器,亦可炼铝。《山海经》的年代,金银铜铁锡已知道利用,好像还未知铝之冶炼及用途。

颜色的土,和水涂于牛马防病,或为源于辟邪的迷信,或因铝矾土确有某些杀菌消炎的外用作用。

所谓“流赭”,是说显现于“灌水”之中,随水流出或为水底之物。

赭矿质脆,称“石脆之山”极其准确,可见古人并非瞎说。

现在陕西泾阳之南,于关中盆地中有一座矮山,海拔约600米。据说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石脆山。 《山海经》千余年后,“流赭”的确用来指代流放的囚犯。唐代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诗曰:“挥袂静崑炎,开关纳流赭。” 这里的“流”,应该是指流放。而“赭”,或为囚人着红衣,或为脸上“墨”红字。

这与《山海经》里的“流赭”,含义已大相径庭了。

流赭”在中国古代关联最多就是马,而且是与人们认为的先秦时期最高天神东皇太一的天马有关。

赭这个字意思就是红褐色的土壤。那么流赭也就红褐色土壤,或是液体等各种矿物质。《神农本草经》案《说文》云:赭,赤土也。也就是说红色土壤。第一次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西山经》中的一段话: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当然《山海经》还有其他篇幅也有描写,主要是强调古人已经对“赭”有了很多的认识,遍布在世界各个地方,算作是矿物中的一种。比如《北山经》里说: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东山经》多草木,多金玉,多赭。《中山经》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红土的诞生是由于碳盐酸类或者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岩石风化而成的土壤,其颜色呈红褐色,含水率高。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特别是我国长江中游以南的江西福建一代。

至于《山海经》说,把这种东西涂在牛和马的身上,可以防止病患,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们也不妄自猜测。因为古人很多想法我们都可以理解,因为科学技术不发达。特别是像古代的很多中医药方,都是非常不靠谱。建议可以去翻一遍炼丹大师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中国历史上,关于“流赭”描写最多的还是关于马。其中最有名的帝王——汉武帝刘彻。当年,刘彻看到汗血宝马的时候,吃惊不已。这种马比起他当时见到的中原马匹和匈奴马匹对比,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而且这种马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会流出像血液一样的汗。这种现象就像近代刘华清将军去美国参观时看到美军***一样,为此倾倒。

《史记 乐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派军队征伐西域大宛,得到汗血宝马。因此他做一首诗歌: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这首诗很明确,把汗血宝马比做天马。

它就是最高的天神东皇太一的贡品天马下凡,跑起来后浑身冒着红色的汗水,就像是大地的红土一样。后人也有一首诗叫做《日出入》,内容是: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清代有一首《十骏图歌》也这么写:赤汗流赭太一况,就中最数万吉骦。

自此以后,不管是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等各个朝代都有名诗名篇关于马的描写。而古人认为能够就出“流赭”汗水的马都是骏马良马,甚至有些诗词中称为“天马”。例如,明代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作《天马歌》,这样写到:圣人作,万物睹。神之骏,出西夏。日千里,汗流赭。宜乘御,扬神武。

古代人们对此种现象没有基本一个认识,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去解释这一现象,所以觉得特别神奇,可能真是的“天马”下凡。其实这只是一种***象,只是因为这种马的汗腺发达,加上这种马皮肤呈褐红色,所以流出的汗给人的感觉像是流出的血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卷草边图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卷草边图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