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陶瓷论文题目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陶瓷论文题目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邓白:集大成于一身的艺术界泰斗
1906年出生于莞城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喜爱诗文书画,天资聪慧,兴趣广泛,曾师从居巢、居廉的***梁梅泉;
1926年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钻研图案,师承名画家陈之佛;
1929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
一九四0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助教;
一九四二年后任国立艺专讲师、副教授;
我是通过胎质来区分瓷器的品质的好的瓷器胎质疏松,敲打时声音非常清脆看瓷器的画.风来区分瓷器的品质的特别是在购买体积较大的瓷器时要注意区分手绘和贴花,贴花图.案呆扳线条比较死,做工来区分瓷器的品质多好的瓷器一般都在修足修胎包括口沉上釉部分,做工都非常工整精细,泥料做工作者名气,窑口,是否紫烧。
首先,看老瓷,尤其是官窑,一定要把握这么几点:釉色必须纯正,施釉准确,釉色均匀。修足,修胎,包括口沿垂釉部分一定要工整,精细。所谓釉色准确是指,民国后的瓷器釉色过于洁白,这是由工艺所决定的,老瓷器的底釉,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多为虾青,豆青,影青,白中闪青,有的薄胎瓷闪肉红色。
其次,老瓷釉质肥润,润如堆脂,这点在珐琅彩,粉彩瓷器上尤为突出。纯白似玉,釉面光洁晶莹,胎色洁白,胎质细腻,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强光***可以看到胎釉呈粉红、肉红的倾向。施釉稀薄处,往往会有缩釉现象,胎釉结合紧密,盘罐类,往往底部有旋纹。
掌握以上方向,就可以判定手中瓷器的釉质,当然釉质的好坏和器物的新老还有很大区别,现代瓷一样可以烧出很好的釉质,因此,釉质好并不代表东西老,鉴定新老还是要通过综合判断的。
明成化年间民窑烧出了一些精品,明万历年间的“官搭民烧”的瓷器和清初民窑的精品、都是有很高收藏价值的。
(下左图为清熙青花清明上河图纹色子罐右图为广阳梁山先生在鉴赏中)
中国历史悠久,历代下来瓷器制造窑口众多,特别是唐至明这个时期最盛。
本人感得越窑作为瓷器之母,是值得收藏的一个品种,还有北方的耀州窑、磁州窑、邢窑,南方的龙泉窑、湖田窑、建窑、吉州窑、长沙窑等都是值得大家收藏的民窑中最有名的窑口。
哪些民窑瓷器值得收藏?
民窑瓷器中值得收藏的主要有:
1、古代“贡窑”瓷器。像唐青——越窑,唐白——刑窑,唐钧,长沙窑,唐三彩;宋代的耀州窑,建窑,吉州窑,湖田窑,龙泉窑等。
2、古代“有名”瓷器。比如磁州窑、临汝窑、西夏窑、赤峰窑,以及元青花、元釉里红、元青花釉里红、元五彩等。
3、明代“官搭民烧”瓷器。有的无款,有的有“大明年造”“大明年制”款。
谢谢邀请。
关于瓷器书籍我看已经有人做了较为详细的回答,这里就暂不做回答,仅针对关于青铜器的书籍做一些介绍。众所周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盛行,且最为知名。因此,关于青铜器的书籍多数也是三代青铜器的较多一些,如下: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本书收录马承源先生40余年中撰写的40余篇论文,其中既有对青铜器的综合研究,也有对诸多个别器物铭文、纹饰的考释,既有利用铭文、图像结合典籍研究古史的鸿文,也有考古探索的成功记录。《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有商周青铜器的总体概述,还具体描述了各类器物,值得阅读。
中国青铜器编委会:《中国青铜器全集》,共16册,按照年代有夏商、商、西周、东周、秦汉卷,按照地域又有北方民族、巴蜀、滇昆明卷,除此之外还有一册为铜镜。这一套应该是青铜器介绍比较全面的书籍。
杜廼松:《文物名家大讲堂:中国青铜器》结合最新出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梳理了中国青铜器发展的脉络,同时侧重介绍了中国青铜器的代表器。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萌芽,夏代得到初步发展,商周呈现鼎盛之态,春秋战国时期亦很繁盛,秦汉则转为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开始走向衰弱,宋元明清则流行仿古和伪作。
当然除去以上综合类的书籍,还有断代、纹饰等相关专项的书籍,如: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应该是关于青铜器断代的经典之作,非常值得阅读。
上海博物馆编著:《商周青铜器纹饰》该书系统地收集了自公元前十七世纪商代至公元前三世纪东周末的中国青铜器纹饰1006幅,分作十个门类。可惜的是,好多拓片并未注明出处。
李飞:《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图典》,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而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希望你能根据这些书籍,然后不断搜索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陶瓷论文题目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陶瓷论文题目大全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6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