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艺术釉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陶瓷艺术釉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釉下彩陶瓷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1200~1400℃)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良好,经久不退。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釉下彩瓷器是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己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瓷器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主要分类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釉下彩罐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一、彩的位置不同
釉上彩瓷器:彩在釉上,摸上去有凸起之感。
釉下彩瓷器:彩在釉下,永不褪脱,光滑平整。
二、工艺不同
釉下彩: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
三:釉上彩、釉下彩、都是指对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一种手段。区分的方法主要是凭眼看和手感 。
一、产生的年代不同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二、制作歩骤、过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三、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五彩瓷,就是把彩饰瓷器的颜料绘制在素坯上然后覆盖釉料再烧制。颜料在釉层的下面。通过1400℃左右高温烧炼而成,故此,成就了它的五个特点:
(一)五彩缤纷、淡而有神、艳而不俗;
(二)晶莹润泽,具有玉质般感觉;
(三)玲珑逷透、水淋通透;(四)永不褪色、抗氧化、耐磨损、永葆鲜艳;
(五)绿色环保、无铅无毒。
在烧制工艺上***用“三烧”的方法,即首先将已成型的坯胎经过低温800℃素烧后彩饰,再把已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第二次低温800℃素烧,最后施盖石灰釉入高温窑1380-1400℃中烧成。
而其制瓷工艺流程从制泥、制釉、成型、彩绘、烧成和质检等共有七十二套工序来完成。
在七十二套流程中,哪一环都要严肃认真,要有高度的团队精神。使釉下五彩瓷能达到“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陶瓷艺术最高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艺术釉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艺术釉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6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