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瓷卷草纹图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陶瓷卷草纹图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轧道工艺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种状如绣针的工具拨划出细如毫芒、宛如锦纹的凤尾状纹,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由于轧道工艺较难并且成品率较低,当代生产轧道工业陶瓷的厂家都已经不多。
请欣赏:
此罐体量饱满,器形较大。纹饰满密,描绘生动,收藏、陈设不可多得。罐斜直口,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圈足,带有后配木盖。外壁施胭脂釉作地,上有轧道工艺,轧道工艺细密规整。外壁绘牡丹凤凰纹,可见洞石嶙峋,牡丹花朵硕大,粉、黄、蓝,花朵色彩多样,两只凤凰相对,尾翎修长,空中蝴蝶翩飞。木盖上有镂雕缠枝花卉纹,整体色彩鲜艳,纹饰精美。
乾隆轧道洋彩的特征主要有四种。一是胎体绝薄。此天球瓶为半脱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曰:“其薄如纸,映光照见指纹者,是谓脱胎”。因为成型不易,脱胎、半脱胎仅限于盘、碗及小件琢器,超过30厘米的大件琢器极其罕见。此件天球瓶壁厚胎釉合计仅2毫米,和同期的薄胎碗厚薄相当,胎釉光洁细腻、晶莹剔透,对光照之犹如灯笼,可谓“只见釉不见胎”、“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手头掂量不及20厘米小瓶。
二是桃色绝红。有专家著书立说并下结论:“乾隆桃红色浅淡,不如雍正桃红色的饱和度高。”(见《赵春霞谈清代瓷器》,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6第1版)。而这件天球瓶上的九颗桃不仅饱满、圆润、个大、形美,而且已经熟透,桃尖部位红得发紫,让人垂涎欲滴、怡然陶醉,红色的饱和度极高,远胜过雍正桃。从而验证了雍正尚淡、尚浅,乾隆喜艳、喜繁的审美观。
三是彩料绝纯。这件天球瓶的黄彩轧道釉面、深红浅红桃色、墨干褐枝***花等无不层次分明、清澈艳丽,散射 出明快的玻璃光泽。而且黄色釉面、部分叶片和内外松石绿釉面上清晰可见或多、或少、或疏、或密的自然开片和氧化、擦拭等老化痕迹,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岁月留痕。
四是工艺绝精。众所周知,脱胎或半脱胎工艺始于明代永乐,为历代官窑中品味最高、工艺最精、难度最大的瓷器制品,尤其是立件瓷器在施彩后的第二次焙烧中极易破裂,成功率极低。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二年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瓷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用。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雍正时小杯尚且如此,乾隆时大天球瓶更是难于上青天,只有千锤百炼的大国工匠方能为之。
此天球瓶通身黄地,属清宫皇室专用色,釉地上手工轧道,锦上添花,不计工本,桃红叶绿,繁花似锦,寓意生机蓬勃,健康长寿,堪称乾隆九桃纹瓷器之绝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瓷卷草纹图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瓷卷草纹图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5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