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花瓶陶瓷红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艺术花瓶陶瓷红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读者叶先生在信中写道:“本人祖辈留下一件红釉花瓶,与2007年4月18日《广州日报》梁国熹先生所提供的‘乾隆红釉赏瓶’基本一样,口径10.5cm,足径也是13.5cm,高34cm,(足高比梁国熹的瓶多2CM,釉色一样),带座。现想请专家对其进行鉴定,是否乾隆花瓶。”
叶洁瑜老师对读者提供的照片进行鉴定,表示该红釉花瓶是一件清光绪年间的郎红釉高足赏瓶,并点评:该花瓶造型简洁流畅,红釉色彩鲜艳华贵,釉面玻璃质感强烈,釉彩从瓶口至瓶底逐渐加深,这是釉彩在烧制过程中,釉面流动的结果。
郎红釉瓷器是清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在兼管景德镇御窑督理时,效仿明永宣红釉而创烧的一种名贵瓷器,其特点是釉色莹澈浓艳,如初凝的牛血,玻璃质感强,并有不规则的牛毛状丝纹,里外开细片纹。
时至今日,真正康熙时期的郎红釉瓷器存世量已经较少,但由于该釉彩殷红灼烁、宝光耀目,像红宝石般深受世人喜爱,因此晚清时又出现了部分仿烧品,但由于该釉彩制作难度较大及晚清时的制瓷工艺水平等缘故,因此,晚清的郎红瓷器与康熙时的已相去甚远。但该器红釉大多艳丽而匀润,釉层莹润透亮,并且器型规整、特别,属晚清时期的上佳之作,叶洁瑜老师对其估价8万元左右。
相信你从这篇文章中应该能了解到一些。
郎窑红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江西巡抚郎廷极到景德镇作督陶官后而创烧出来的一种名贵色釉瓷器。
“郎窑红”如初凝的牛血般鲜红,色彩绚丽,红艳鲜明,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被称为瓷器中的绝品。
如何鉴别康熙郎窑红?什么是郎窑红的“脱口垂足郎不流”?
技巧一、康熙郎窑红釉的“脱口”:一般口沿及颈、肩部位釉层较薄,特别口沿地方不但釉层薄,所以红色挂不住,釉流走了露出了白色底。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一。
技巧二、康熙郎窑红器身垂釉,愈往下部红色越浓艳,这是因为铜分子的比重大,比其它物质向下流动性大,所以红色下沉,红色由浅淡慢慢变深,到瓶底甚至有带黑红之感。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二。
技巧三、瓷匠们高超的工艺,将器物表面流动的釉层,严格控制在底足的边沿让其嘎然而止,红釉绝对不流过底边。这是由于底边是旋削工艺高超,流釉不过足,不会出现粘釉的缺陷,因而有“郎不流”的说法,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三。
技巧四、康熙郎窑红底足内呈透明的米***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称苹果底。注意,郎窑红绝无白地,也无款识。这是鉴别康熙郎窑红器真伪的依据之四。
这是因为装窑时要用垫饼垫底,将坯件和匣缽分开,以免釉层流动时将匣缽粘住使瓷器报废,因此圈足内壁被封住,使这个部位的烧成气氛和坯件上端不一样。所以,圈足里面的釉不是明亮的红釉,而大多呈米***或浅绿等色,但绝无白底,也无款识。
技巧五、 康熙郎窑红的胎体有康熙瓷器的时代特征,康熙瓷器胎质“坚致细硬”。
另外,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康熙郎窑红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朝后代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花瓶陶瓷红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花瓶陶瓷红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hongli-cn.com/post/3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