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品牌 > 正文

阳城的陶瓷品牌,阳城的陶瓷品牌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阳城陶瓷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阳城的陶瓷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哪个城市和润有关?
  2. 洛阳二里头是不是夏朝都城?
  3. 山西有哪些除了面食之外的好吃的?
  4. 大家能说一下自己故乡的著名故事、著名人物或著名事迹吗?

中国哪个城市和润有关?

答:中国跟润有关的城市是 山西省的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 。

润城镇,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地处阳城县东北部,东与北留镇为邻,南与白桑乡相邻,西与凤城镇、町店镇接壤,北与沁水县嘉峰镇毗邻,区域面积72.81平方千米。

阳城的陶瓷品牌,阳城的陶瓷品牌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润城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陶瓷黏土等。

洛阳二里头是不是夏朝都城?

洛阳二里头是不是夏朝都城?一直都在争论,而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现在也有争论,基于本人对历史的一点点了解,说说自己的观点,夏朝应该是存在的,但是二里头绝不是夏都,谁要将二里头定为夏都,就是对历史的***,是对中华民族的犯罪。

首先说,关于中华文明的中原起源说兴起于近现代,主要基于考古发现和东周、秦汉以后这里长时间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遗址、八里岗遗址、仰韶遗址等,当时很多学者达成共识就是中华文明的中原起源说。而在1996年国家发起的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更是有很多的学者在毫无任何依据下硬是将夏文化探索的核心区域定为了河南地区,这里有什么问题存在不得而知。

阳城的陶瓷品牌,阳城的陶瓷品牌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专家们在最初为了让二里头更能符合夏都的要求,刻意地将二里头的年代提前几百年,这种***手段让人所不齿。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文化遗存,一期为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705年;二期为公元前1705年~公元前1635年;三期为公元前1635年~公元前1565年;四期为公元前1565年~公元前1530年。我们现在公认的夏朝时间是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一、二期不过是夏晚期,三、四期不过是早商时期,而这三、四期才是二里头遗址中文化最发达时期,却被跨时空的当做一最初、二期文物来说,所以二里头根本与夏无关。

大禹为西羌人,现在已经得到很多人的共识,而羌人生活在西部,怎么会跑到了河南?有人会说是迁徙到了河南,这更罔顾历史,一派胡言,夏朝还处在新石器晚期,这种大迁徙绝不是几年、几十年能够做到的。

我们现在将黄河定为了“母亲河”,华夏文明就是依托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但当查阅先秦的古文献,我们都找不到关于华夏文明起源黄河记载,多是写道是“河”,全国各地江河多了,就一定是黄河吗?还有就是大禹导河水入渤海,可是当时的黄河入海口不是渤海,而是从今天江苏的盐城、淮阴一带入黄海,再看看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所记载的一段话:“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翻译过来就是河水从东北角发源,向北流淌,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如果此渤海就是今天彼渤海,怎么可能再流出海外?之后又流入到大禹开凿的积石山?

阳城的陶瓷品牌,阳城的陶瓷品牌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先秦中多次提到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就是夏商周时期,远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角生活的肃慎人入贡“楛(hù)矢石砮( nǔ )”引以为傲。如果按照我们所说的不管大禹在河南还是西北、西南,包括商周,在没有公路、铁路、航空的情况下,为什么远在五六千里之外,不可能产生任何利益关系的肃慎人,却要跋山涉水的跑去为夏朝“贡弓矢”?不值得反思吗?

还有就是关于商人的起源,在史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商人起源于东北,那么夏还有可能在其它地区吗?因为商人的先祖弃是与大禹一起治过水,而大禹在东北也能说通了肃慎人“贡弓矢”这一事情,关于西部的羌人,也是东北地区的西部,并不是现在中国的西部。

洛阳肯定是夏朝都城!

首先,我国先民有在先朝都城反复建都的习惯,水经注-洛水篇,说洛阳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帝喾之墟,帝喾的都城,夏朝离帝喾高辛氏王朝一千多年,这对夏人建都洛阳有足够的吸引力,辛朝才是洛阳的第一个建都朝代。

其次,二里头考古,是在司马迁给出得夏都斟撏的位置上,找到的王城遗址。只要发现巨大的宫殿,青铜器,祭祀坑,时间相符,基本就可以确定她是夏都斟撏,这一点也完美做到了。第三,二里头遗址巨大,从60年代至今,才挖掘了十分之一,二里头出土陶陶器最多,部分陶器上带有陶文,而我过贵州荔波县的水族人能够读懂陶文,这为找到完美的自证文字证据,打下了良好基础。文字证据极有可能会出自夏朝的陶文。王城岗夏都阳城遗址的发掘,就是因为出现了写有阳城仓器的陶瓷残片。相信文字证据也肯定会出现。关于王城岗遗址的陶文阳城仓器,这已经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这么重要的证据,应该现在还能查到,欢迎广大网友查一查。但是,阳城遗址很难成为夏朝存在的证据,因为规模小,早早就废弃啦,余留物品应该等级不高,关键是司马迁没有记述他是夏都,他说的是夏都斟撏的位置,阳城并不是洛阳,阳城是夏朝的初都在登封。夏都遗址还有新砦遗址。不要听说阳城遗址就一惊一乍,阳城并不是指洛阳,而是大禹和启的早期都城,我看到一些陕西朋友过来指责,连这都不知道,还要辩论?他们是误以为阳城就是洛阳啦,但是也反映一个事实,他们是不希望夏朝存在的,以凸显西安的伟大,可是连洛阳和阳城都分不清,还来争辩,气哼哼地质问我?我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明白,他们是把阳城和洛阳都搞混啦!

从时间上说二里头遗址属于商代早期,不属于夏,从规模来说,二里头遗址仅有300万平米,还不如比二里头遗址早1000到300年的石峁遗址,石峁遗址425万平米,有内城外城瓮城,烽火台,手工作坊,皇城台,大型宫殿遗址和出土大量玉器兵器,仅一个东城门就两万平米。二里头从时间到规模都差很远。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长许宏都说二里头遗址不属于夏朝,更不可能是都城。今年早些时候二里头遗址打算建博物馆挣钱,于是擅自起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后来2017年4月13日国家文物总局给二里头遗址的建馆批复上明确要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不得使用“夏都”二字。历史教科书最后一页《中国王朝列表》中夏都是山西阳城。同时上面也未见说洛阳自称的商、西周、隋、唐、后晋和后梁的都城。

前两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说“在河南偃师发现夏朝的一处都城遗址”。去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又更正了错误,改成“二里头遗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一处遗存”。

我多次去过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因此有很多感触。从新闻媒体是图文资料上了解的二里头,和亲眼看到二里头遗址,直观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种来自夏朝的文化震撼,让原本持怀疑态度的我,从此对二里头是夏朝都城坚信不疑。

首先,二里头遗址可发掘的面积就有300多万平方米,这还不包括被河道冲毁的部分。这种规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城市,可以同时容纳5万人生活。您认为在4千年前,二里头的城市规模够格成为夏朝都城吗?

其次,二里头巨大的宫殿遗址。在历史教科书和网上的资料中,二里头宫殿的模型有很多,一般都是茅草房顶的四合院,很多人都认为这作为夏朝宫殿太寒酸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网上的照片只是夏朝王宫的1号宫殿,只占夏朝王宫的不到8分之一。真正的二里头王宫整体有11万平方米,有近20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是中轴线布局的,内含数个庭院。

第三,二里头遗址出土了青铜鼎、青铜爵和青铜钺等礼器,这些青铜礼器都是国家大型祭祀才会用到的国宝重器,除了二里头遗址以外,考古学家还没有在夏朝同时期的其他遗址发现过。

因此,巨大的而城市面积,宏伟的王宫,齐全的青铜礼器,构成了二里头为夏朝都城的完整证据。虽然二里头出土的几十个刻画符号究竟是不是夏朝文字,仍有待考古学家研究。但二里头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面积未曾发掘,我们还是期待后续考古吧。

洛阳二里头是不是夏都要看谁说了算?如果洛阳自己说了算,那就是河南版的“夏都”吧!如果是国家文物局呢?影子都没有,哪来什么夏都呢?这就像一个地方准备撤县设市,八字还没一撇,自己挂牌了,这什么行为?如果每个地方都这么干,全中国会有多少夏都啊!

山西有哪些除了面食之外的好吃的?

关注好奇心食堂,了解更多各地美食~

碗托

大学时室友有一个山西妹子,第一次给我们带的家乡特产就是碗托了。包装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有点过于“乡土气息”,但当我们打开来浇上辣油和醋,把碗托划成小块一搅拌,香味就飘散出来了~真的非常香~类似吃凉皮的爽***觉,但口感却更为独特有风味。

平遥牛肉

说到平遥,你能想到的是平遥古城?其实平遥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美味哦~那就是平遥牛肉。平遥牛肉在清代时平遥牛肉就已经满誉三晋,到了清代后期和民国年间,平遥牛肉已成为达官显贵宴客首选,现在呢,每个去平遥旅游的游客都必带的伴手礼呀~

黄米油糕

黄米油糕似乎听起来非常低调无特色,但其实黄米糕的味道非常可口,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嚼劲十足。虽然不像江米糕那么细腻嫩白的像个娃娃,但黄米油糕属于粗粮制品,既接地气又营养。

猫耳朵

猫耳朵听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不像是食物,但其实猫耳朵是山西地区著名的面食,形状像极了猫耳朵的样子,又弹又利口,非常好吃,是山西最常见的家常美食之一。

山西是面食之乡,但是山西不仅仅就是面食好吃,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也是风味非常,让人吃了也无法忘记。从大同到运城,从晋城到吕梁,都有无数的好吃的,吸引人么来吃。

山西地虽然不大,但是物也是非常的博,从南到北由于气候的温差大,所以在饮食方面也是虽然存在公同点,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说一说大同的好吃的那也是三天三夜都吃不完的,浑源凉粉,只此一家,别无他出,风味独特,吃起来更是让人上瘾般的感受,凉粉滑溜溜的好吃而又爽口,而其中的配料也是非常的不错,在加上这个地方特有的蚕豆,还有大豆豆制品,也是让人觉得口感丰富,好吃无比。
还有就是那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遥的牛肉光看是不用什么东西,只需要盐和一点香辛料,但是吃起来却是让人真的停不下来,好吃的到不行。肉细嫩,最好吃的地方就是牛肉的脂肪了,真的叫一个入口即化,让人也是欲罢不能,好吃到不行了。

当然也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例如油糕,外表脆脆的,内在却是软到人心,里面又是甜甜的红豆馅,是家常必不可少的好吃的。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好吃的,都是值得细细品尝的。

山西素以面食闻名,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山西的其他美食,今天就介绍一下山西的其他美食吧,肉食者请备好餐巾,随时擦口水吧.

过油肉

过油肉选用上等精肉,切成薄片,外面薄薄蘸一层鸡蛋勾成的芡,在油里汆一下,捞出来,煸炒,随便哪家饭馆都会做,做出来的味道也相差无几。味道是香而不腻,值得一试.

六味斋酱肉

六味斋酱肉是太原传统名食,素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山西省内外。民间素有“不吃六味斋,不算到太原”之说。六味斋酱肉,选料严格,选用肉细皮薄,不肥不瘦的上等肉,将洗净的肉长时浸入冷水,以去淤血。初煮一小时,后将肉捞出,将汤去油过箩,然后将肉块放在锅内码好,加上装有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生姜、砂仁、豆蔻、香叶等佐料的纱袋,把锅盖严,加汤蒸煮;煮好后将肉块放在大盘中晾凉,再用刷子把汤汁抹到肉皮上,方为成品。

临汾洪洞县的珍珠丸子,其实就是粉条丸子,但是说真的,其他地方真的没有,这个很好吃。其实还是面食最出名,面食洪洞县有勾刀面,吃起来真的不一样。如果不是很喜欢吃面食,菜类的有过油肉,貌似是山西才有的。吕梁的栲栳栳,也是一个特色,其他的暂时想不出,后补

阳城肉罐肉

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同时,阳城肉罐肉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兼餐具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阳泉飘抿曲

飘抿曲,亦称小河捞,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

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

豆腐脑

大家能说一下自己故乡的著名故事、著名人物或著名事迹吗?

说说我的家乡吧。我的家乡山西垣曲县,是舜的老家。大家肯定都知道舜,他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以德孝闻名天下。

《孟子》里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这些地名都在我们这儿,我老家的小镇就在历山脚下,而历山海拔有2380米,是中条山的最高峰。在最高的山峰上,出现了一片神奇的草原,有万亩之阔,据说那就是舜帝当年躬耕的地方,所以我们这地方就叫“舜乡”。

我们自小就是听着老人们一辈一辈讲着舜的传说成长起来的。我在一部***里就写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写到了我们都是虞舜的后代。传说中舜迁于负夏的“负夏”城,就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小镇,多年前,就曾在我们小镇发现了元代或者明代的“负夏城”的城楼石刻碑。现在小镇北门城楼门洞,还保存着明代的砖刻门匾“帝舜故里”,这个北城门楼也是明代建筑。

我们这里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不仅是舜,而且五帝之一尧王的出生地,也在我们这里,据最新考证,尧王的“日中说”讲的“日中”,就我们这儿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地方。最近中央台拍摄的五千年古文明纪录片,就记录了这事。

我们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舜帝的故事,我们自小孩子起就听老人们讲,然后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我们这里都把舜叫做舜王,二十多年前,当地的民间文学爱好者,收集了有关舜王的传说故事,出了一本书,收集了有一百多个故事。最有名的就是舜王“历山种麻”,“舜王淘井”等,都是讲得舜在小时候如何逃过继母的迫害,然后以德报怨,孝敬继母的故事。大量的民间传说证实了舜是中华民族“德孝文化”的创始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以德治理天下的帝王。

谢谢邀请。淮安、宿迁都是我的故乡,原属于淮安,后划归宿迁。下面说说我所知道的名人及故事,难免会说其一漏其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补充完善。

淮安:

1、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6年1月8日)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楚州区,1921年加入中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集体的重要成员 。1***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2、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候,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 经萧何保为大将, 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 ***北伐拿下代国 ,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 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 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 ,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韩信的客观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萧何月下追韩信、胯下之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就是韩信。在淮安市楚州区,有韩信庙,韩信亲手栽植的槐树被称为“韩信手植槐”,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

3、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宿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阳城的陶瓷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阳城的陶瓷品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